蘇景光牧師

蘇景光牧師
歡天喜地過日子,是卑微的要求嗎?
刊登日期: 2021-01-31

近日看「以色列民族史與以色列宗教」小書,從前摩西時代的以色列到回歸重建聖殿、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人的歷史,就是信仰的挑戰;也是描述上帝的揀選、應許和立約。其中的一段歷史記載尼希米記一件重要的事情,民眾重返耶路撤冷後復修城牆。城牆修畢後(1)民眾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一個地方,以斯拉把律法書向各人宣講(3),他們聽完上帝的話語後,大受感動而哭泣(9)。按經文的發展,民眾千辛萬苦復修城牆,應該歡天喜地而高興。但是,他們卻聚集一起聆聽上帝的話語,尼希米和以斯拉沒有沾沾自喜,完成艱難的工作自然得到名譽地位滾滾而至。反之,他們忠心於上帝所託的吩咐,帶領民眾聽取上帝的教訓,使他們確認自己是「上帝的子民」身份,重建上帝的國度重於建立一個政權的國度。那刻,他們明白教訓而得到真正的喜樂(10)
 

從以上的經文有點重要的啟示,領袖尼希米和以斯拉作為帶領完成復修城牆,在過程中他們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就是他們沒有搶奪上帝的位置,將自己乘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至少經文沒有這樣的描述),以斯拉仍每天宣講律法書給眾民聽,繼續在崗位上忠心事奉,不受名和利的引誘,而且將民眾帶到上帝面前,如此領袖確實是當時民眾之福。
 

另外,細看整個以色列民族歷史,尼希米和以斯拉的時代是一個過渡期:「由依賴個別領袖(例如:摩西、約書亞、大衛、所羅門等)轉到群體為主體」。即上帝的眾子民。因此,透過恢復對上帝的敬拜而成為整體中心,每一個人都將律法書的教訓謹記在心中,表示彼此合一的決心。
 

此時,書院道真堂所處身的環境,猶如以色列人的歷史一樣,充滿著屬靈反省;也是我們信仰歷史的進程,或許「唔開心」過於「開心」。誠實而言,我們生活倒是不錯。對嗎如果真是得到東西比失去的為少,即使過去經歷了人生顛簸的日子,大部份人都充滿著壓力生活,但上帝像與以色列人立約與應許仍是一樣,如今也是沒有改變的。即使我們乏力,亦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方法,抱著期盼的心,不斷讚美、經歷、榮耀祂。因為上帝要我們在地上歡天喜地過日子,將目光放在祂身上,體會祂的美善屬性;在等待光明的歷程中仍是喜樂,學懂沉著心情過日子;我們就是分別出來的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