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

歷代志下

30) 玛拿西悔改
1/6/2017


作者:高铭谦(「尔道自建」授权使用,经同工修订)

经文:歷代志下三十三 10-17

作者分享:
在列王纪下的描述中(王下二十二章),玛拿西是一位不悔改的大恶人,他离弃耶和华,不遵行祂的道(王下二十二22)。但歷代志作者笔下的玛拿西却是一位愿意在犯罪后自卑悔改的人,代下三十三10-11节描述因为玛拿西不听耶和华的警戒,神便使亚述人把他掳到巴比伦去,在急难中,玛拿西「自卑」(12节)、「祷告」(13节),活出了代下七14节的信仰,神便按照祂的应许,垂听他的祷告,使他归回耶路撒冷(13节),再次以歷史说明代下七14节的应许是真的。在此,我们看见大恶人也可以自卑而逆转命运,也说明巴比伦是一个回转及悔改的地方,指出被掳虽是刑罚,却是让恶人回转的机会。

当玛拿西悔改后,他立刻除掉外邦人的神像与耶和华殿中的偶像;又将他在耶和华殿的山上和耶路撒冷所筑的各坛都拆毁,抛在城外(15节)。之后他便重启耶和华的礼祭,献上平安祭及感谢祭(16节)。同样的,我们可以看见先洁净,后献祭,再感恩的次序,这样重启礼祭的决定虽没有像希西家般的彻底,但却说明了歷代志作者对代下七14节神的应许,以及他对耶路撒冷礼祭的重视。

歷代志作者对神的殿满有热心,任何君王的兴衰连结于圣殿礼祭的兴衰,敬拜的态度(代下七14)决定了敬拜者的福祸。歷代志作者身处第二圣殿的年代(被掳后的年代),正如尼希米与以斯拉一般,他要面对外邦人对耶路撒冷圣殿的攻击,他为了鼓励第二圣殿的以色列对圣所礼祭的信心,便透过写第一圣殿的歷史,鼓励第二圣殿的人要自卑、祷告、寻求及回转。这样,再大再多的敌人也不怕,因为耶和华必按照祂的应许赐福,赦免罪恶,医治土地。

思想:
在歷代志的叙事中,我们处处都看见这样的信心。你也愿被歷代志的神学影响,同样活出对神应许的信心吗?
牧者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