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光牧師

蘇景光牧師
如何達致家庭共識
刊登日期: 2021-04-18

近日閱讀了一個家庭講座資料,想起自己上一代家庭如何達成共識觀念,這個問題令人有點啞口無言。西方的家庭治療書籍很多,台灣也有不少。可是以專題式的探討仍十分缺乏。一直以來,從中國文化角度解說,總是有點令人疑惑,我們都理解在中國傳統家庭的觀念父母都擁有權威,所謂:一言堂。在電影「十月圍城」中的那個商人父親在家庭中簡直是絕對權威表表者


甚麼是家庭共識有時真令人摸不著頭腦,當中的思維抽象,是否一家人一齊決定的一件事情,過程令人人都滿足,有時又愛恨交纏,心有不甘父母要在共識中「放權」,如何取得平衡當中的心思和藝術叫人讚嘆。倘若你想移民你要考慮的是甚麼怎樣告訴家人如何取得他們的共識呢相信必須涉及「知」和「情」的層面。西方人的「知」著重資料;所謂「知情權」,一種客觀事實根據,作出評價及衡量,最後可達成選擇的方案。中國人可能強調默契,心照不宣,有時會超乎資料、言語,甚或隱喻言語和理性。總括而言,點算自己的資源、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比較利弊。中國「情」字,從心從青,心青為之情,但不同於感受(Feeling),也不同於情緒(Emotion),可能是人與物、人與人的交通、連繫的素質反映,過程中能夠傳情達意。又要不加前設、慎防偏袒。也要信任體諒、忍耐等候。還要接納抗拒、了解顧慮,把持這些原則的實踐好不容易。


我家近日收養了兩隻小貓,我和家人多次討論改名的提議,希望可以達致家庭的共識,誰知各有盤算,那種「知」和「情」的原則令人感到艱難,最終達致小貓的名稱並不是自己的心頭好感謝主祂給自己再次明白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的道理。這次經驗不單達成各人都接納的名字(至少現在沒有人反口),亦相信可以建立延續家庭「知」和「情」的聯繫,得到的不是一個理性的決定,而是家庭各人一次親密互信的關係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