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景光牧師

蘇景光牧師
因為捨棄,才能得著
刊登日期: 2018-04-29
心理學家常提到人天生存在慾望,成為日常生活的原動力。因此,心理學家喜歡研究人類的行為,從而擁有真正的幸福。處於現代社會裡,到處充滿著慾望價值的傳遞:男性要事業有成、買樓置業才考慮談婚論嫁、女性常盼望擁有天生麗質的外表。總是以有涯的人生如何追逐無涯的慾望,結果可能令自己心靈疲累;完全忽視一些重要事情從而建立幸福基礎。

所以,需要知道甚麼東西阻隔我們追求幸福之道。馬太福音十九章少年人向耶穌尋找永生之道;他已經找對了耶穌,也尋找了正確的事情追求。耶穌用十誡作為談道的內容:「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甚麼呢?」(太十九18-19) 耶穌刻意引導他面對自己最大的執著。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十九21)因為他擁有不少產業及財富,從經文的發展暗示這個少年財主心裡一早有了自己的Agenda,當耶穌要求他變賣一切分給窮人和跟從耶穌,他就憂憂愁愁的走了。反映這少年財主的想法:一手擁有財富的,另一手拿著永生。這樣的心態也與不少信徒都很相似;人若過份看重物質享受,自然沒法完全委身上帝。耶穌向那少年財主給與一個最高層次的福氣 ––「作完全人 及 積財寶在天上」。可惜,那人沒有捨棄世間財寶從而得著永生!我們從來沒有缺乏供應,為甚麼我們仍得不到屬靈的福氣呢?原因可能是我們的「心」出了問題。耶穌用十誡中的物質及人際關係規條去問那人,但真正的目的要那人實實在在面對十誡前部份 –– 即是同上帝的關係。

台灣女作家龍應台曾表示,人生有兩本存摺:一本是金錢存摺;另一本是時間存摺。不少人只會重視金錢存摺,努力為它增加銀碼,看見不斷上升的數字而興奮。因而令時間存摺的時間隨隨減少,到時間差不多耗盡,才驚訝光陰不再。甚麼是我們真正的幸福根源?我們大概知道是上帝,但是我們對上帝又並不執著,沒有捨棄其他東西而去得著祂;究竟我們的慾望是甚麼?

 
作者:蘇景光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