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明牧師

陳培明牧師
崇拜的新來賓
刊登日期: 2016-11-05
過去的星期六晚上參加了師母舊同學相聚的晚宴,名為「……畢業同學四十週年晚宴」。很多出席者都帶著配偶出席,各人歡歡喜喜地,快快樂樂地渡過了一個晚上,當然,我是出席的其中一份子,自然地享受與他們一起歡樂的時光。事後其中一位舊同學跟師母說:「你的老公很斯文」。但我反問自己:「我真的很斯文嗎?」抑或因為不認識絕大部份的出席者,所以才表現得「生外」,或「格格不入」呢?

是的,我不是斯文,只是與他們的認識不夠深入,才有這種「斯文」的表現而已。畢境我只看自己是一個「路人甲」、「插入者」,和「新丁」,不明白他們說話所代表的意思,不明白他們的特別用語,更沒有他們所經歷的學校片段。正當他們複述很多學校生活的點滴時,他們「一講就明」,但對我就「點極都點唔明」。對師母來說,晚宴結束了,四十年的關係還在,但對我來說,晚宴結束了,關係也頓時畫上了休止符。

一晚的時光速迅即逝,之後便各自生活,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駒馳。繼後再參加「四十一」或「四十……」週年晚宴的話,我相信自己仍然會很「斯文」地與他們相處。

我的經歷帶給我兩個反省。第一個反省。其實,無需要留意的人也會留意到,差不多每星期日都有新的來賓參加教會的成年人崇拜聚會,這些新的來賓帶著不同的需要而參加聚會。在聚會報告的時段內,我們把他們介紹給會眾,之後我們便拍掌歡迎,並在會後與他們分享。有些日後會繼續參加我們的聚會,成為我們的一份子,但有些則不再回來。

出席聚會、介紹、拍掌歡迎,和會後分享的安排,會否經已被看為每星期日的指定動作,只是按程序而作,不作不可以,但是做了之後便等於沒有做過一樣呢?若真是這樣,我們便不經不覺地把自己看為一個機器,因此失卻了以真以誠的基本態度了,我們真的變成這樣的光景嗎?我們需要重新學習,追溯歡迎來賓的本源,讓新的來賓感受到被接納和受歡迎,使他們最終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第二個反省。我們又有否把自己看為新的來賓呢?也許你們經已返來了一段日子了,又或許返來不久,但不論你們在書道聚會的年日有多長,或有多短,我鼓勵你們在散會後留在教會的時間長一點,主動地與其他會眾溝通,主動地參加小組的聚會,也把自己看為這個家的一份子,不再看自己為局外人。在有需要的情況下,也主動地與教牧或執事溝通,讓我們認識你,讓我們與你一起走天路。

作者:陳培明牧師